領導激勵
1.領導激勵的概述
領導激勵是指領導者激發(fā)、鼓勵和調動人的熱情和動機,使人潛在的工作動機盡可能充分發(fā)揮和維持,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社會和組織目標的過程。社會發(fā)展的最終目標,就是最大限度滿足人的豐富多彩的精神的、物質的需要。
領導激勵的實質,就是如何有效地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激勵中,領導者要正確認識人、鼓勵人、尊重人、愛護人,必須以人本理論為指導。把握人的各種行為與人的需要和發(fā)展的關系,激發(fā)人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員工的潛能。
2.領導激勵的意義
激勵是領導活動中重要的職能之一,其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
1.提高員工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勵可以提高員工接受和執(zhí)行組織目標的自覺程度,解決員工對工作價值的認識問題,使其充分認識所從事工作的必要性。因為,利益是調節(jié)人行為的重要因素,領導者在設置目標時,在保證國家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應當尊重個人利益,使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盡可能協(xié)調一致,一致性程度越高, 員工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能夠得到有效發(fā)揮。反之,便會出現(xiàn)消極怠工,甚至產生抵觸心理。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重要保證。
2.激發(fā)員工的工作熱情和興趣。激勵不僅可以提高員工對自身工作的認識,而且還能夠激發(fā)員工的工作熱情和興趣,解決工作態(tài)度和認識傾向問題,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為達到預期目標而努力。興趣是影響動機形成的重要因素。強烈而穩(wěn)定的職業(yè)興趣,是保證員工掌握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自身能力的重要心理條件。通過激勵可以使員工對工作產生穩(wěn)定而濃厚的興趣,使員工對工作產生持久的注意力和高度的敏感性,形成對自身職業(yè)的熱愛。
3.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激勵以世界觀為個人行為的最高調節(jié)器,以處于積極活躍狀態(tài)的需要和動機為核心因素,并含有對工作意義的認識及對實現(xiàn)目標可能帶來結果的判斷, 以及工作興趣、情感和意志等因素。這樣,激勵可以激發(fā)員工的干勁,充分挖掘員工的潛力,從而提高工作績效。心理學家詹姆斯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按時計酬的員工僅發(fā)揮其能力的20%~30%,而如果受到了充分的激勵,員工的能力可以發(fā)揮至80%~90% 。同樣一個人,通過充分激勵后,發(fā)揮的作用相當于激勵前的3~4倍。
4.創(chuàng)造和維持良好的環(huán)境。領導者可以通過營造有利的環(huán)境,促使組織成員的動機更強烈,使群體中的個人很好地為共同目標而努力工作,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在質量優(yōu)、信譽好的組織里,員工往往受到信譽的激勵而努力工作。
5.引導員工活動的方向。所有人類行為的基本要素,都是一些行為或精神方面的活動。問題是員工在某一時刻會產生什么行為,以及為什么會產生這些行為。而行動是看目標的, 因此,領導者通過激勵引導員工在某些活動上作出貢獻,有助于社會或組織達成它們的任務和目標。
3.領導激勵的原則
1.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領導者在對員工進行激勵時,注重物質獎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單純的物質獎勵或精神獎勵效果是不好的。馬克思曾經(jīng)指出過,員工為之奮斗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但它并非是萬能的、絕對的、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效的。隨著社會的進步,精神需要在員工心目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是相輔相成的。精神獎勵,像各種形式的表揚、頒發(fā)獎狀、授予榮譽稱號、合理分派工作、職務晉升等,不僅能夠滿足員工精神和社會的需要,而且具有教育性,對物質需要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2.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一致性的原則。由于社會現(xiàn)實條件的制約,人的某些合理的需要一時難以得到滿足,這會產生個人需要同社會利益不相一致的矛盾。為了有效達到激勵的目的,領導在進行激勵的時候,一方面,要重視個人目標和個人需要;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社會目標和社會現(xiàn)實條件,盡可能在兩者的結合點上運用正確的激勵方式和方法,使個人的需要融入社會客觀需要當中。
3.及時適度與因人而異的原則。及時就是讓員工盡快看到成績的利益與過失的結果,適度則是指要求功過與賞罰相適應。激勵如果不及時適度,不僅失信于人,損傷積極性,而且還可能產生怨恨,激發(fā)矛盾,造成混亂。同時,激勵必須因人而異。如對追求物質利益的人來說,給他們精神方面的激勵明顯是不合適的,反之亦然。在同一種激勵方式中,又有不同的內容。例如同是物質激勵,既可以是貨幣激勵,也可以是物質激勵,而不同的激勵對象對此又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4.領導激勵的方式
需要是促使員工行為的原動力,任何有效的激勵方式都必須從滿足員工的某種需要出發(fā)。由于員工的需要多種多樣, 因而領導的激勵方式也要具有多樣性。
1.目標激勵。目標是活動的未來狀態(tài),是激發(fā)人的動機、滿足人的需要的重要誘因。領導者在調動員工積極性時,可以設置適當?shù)哪繕藖砑ぐl(fā)員工的動機。合理的目標應該具有價值性、挑戰(zhàn)性和可能性。它必須滿足一定的社會需要、群體需要和個人需要,付出相應的努力才能實現(xiàn), 目標過高過低都不利于對員工的激勵。
2.參與激勵。所謂參與激勵,就是讓員工參與本部門、本單位重大問題的決策與管理,并對領導者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這種做法可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對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十分有效;通過對話達到參與激勵的目的,員工可提出各種意見和質疑,領導者聽取意見、回答質疑。這樣就可能在領導者和員工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達到彼此溝通、交流思想、相互理解全國優(yōu)秀科技期刊中的目的。通過參與激勵,領導與員工之間可以營造出一種良好的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氛圍,具有極大的激勵作用。
3.獎罰激勵。在獎勵激勵的過程中,領導者要善于把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結合起來;獎勵要及時,過時的獎勵,不僅削弱獎勵的激勵作用,而且可能導致員工對獎勵產生漠然視之的態(tài)度;獎勵的方式要考慮到下屬的需要,做到因人而異;獎勵的程度要同下屬的貢獻相當,領導者要根據(jù)員工貢獻的大小拉開獎勵檔次;獎勵的方式要富于變化。
懲罰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領導者要做到懲罰合理,達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的目的。懲罰要和幫教結合。實施懲罰時,一定要輔以耐心的幫助教育,使受懲罰者知錯改過。掌握好懲罰的時機,查明真相時,要及時進行處理。懲罰時要考慮其行為的原因和動機。對行為不當或過失但動機尚好者,或主要因客觀原因所致者,宜從輕懲罰;對一般性錯誤,懲罰宜輕不宜重。在對過失者進行懲罰時,應考慮到錯誤的性質和過失者本人的個性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懲罰。
4.公正與公平激勵。人對公平是敏感的,有公平感時,會心情舒暢,努力工作;而感到不公平時,則會怨氣沖天,大發(fā)牢騷,影響工作的積極性。公平激勵是強化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公正就要體現(xiàn)于領導者對部門利益的合理分配,所以在工作過程中,領導在對員工的分配、晉級、獎勵、使用等方面要力求做到公平、合理。
5.關懷激勵。領導者關心支持下屬的工作,是關懷激勵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支持下屬的工作,就要尊重他們,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領導者要經(jīng)常與下一屬談心,了解他們的要求,幫助他們克服種種困難,并為他們的工作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下屬在領導者的支持下,就會干勁倍增,更有勇氣和信心克眼困難,順利完成工作任務。
6.榮譽激勵。榮譽激勵,主要是把工作成績與晉級、提升、選模范、評先進聯(lián)系起來, 以一定的形式或名義標定下來,主要的方法是表揚、獎勵、經(jīng)驗介紹等。榮譽可以成為不斷鞭策榮譽獲得者保持和發(fā)揚成績的力量,還可以對其他人產生感召力, 激發(fā)比、學、趕、超的動力,從而產生較好的激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