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壟斷
1.什么是非法壟斷[1]
非法壟斷是指除合法壟斷外的具有社會危害性的壟斷行為,這種壟斷是反壟斷法規(guī)制的對象。
2.非法壟斷的表現(xiàn)形式[2]
縱觀各國立法,對非法壟斷的表現(xiàn)形式從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歸納。例如,美國的《謝爾曼法》將非法壟斷分為:獨占性壟斷和限制性壟斷兩類;日本《關于禁止私人壟斷和確保公正交易法》將非法壟斷分為:私人壟斷和不正當交易限制、經濟力的過度集中及不公正交易方法三類;德國的《反限制競爭法》將非法壟斷分為:卡特爾、濫用市場優(yōu)勢和企業(yè)兼并三類;歐洲共同體的《羅馬公約》規(guī)定了兩類非法壟斷形式:阻礙、限制或妨礙市場內部競爭的行為和濫用經濟優(yōu)勢的行為。
在理論上,學者們對非法壟斷的表現(xiàn)形式,也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如從壟斷的具體組織形式看,將非法壟斷分為:短期價格協(xié)定、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等;從壟斷行為的形式特征看,可以把非法壟斷分為:協(xié)議壟斷和濫用經濟優(yōu)勢兩大類;從壟斷的產生與行政權力的關系看,可以將非法壟斷分為:經濟性壟斷和行政性壟斷等。西方國家反壟斷理論中所稱的壟斷一般都是指經濟性壟斷。
我國由于受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實踐中不僅存在著經濟壟斷,還存在著嚴重的行政壟斷。這兩種壟斷形式交織在一起,禁錮了經濟的運行,使市場經濟未能得到“來自競爭的繁榮”。因此,與其他國家不同,我國的反壟斷法既要規(guī)范經濟壟斷,又應該規(guī)范行政壟斷。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推進,法治政府的建正,行政壟斷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評論 | 0條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