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工作
1.什么是領導工作
領導工作就是對組織內每個成員(個體)和全體成員(群體)的行為進行引導和施加影響的活動過程,其目的在于使個體和群體能夠自覺自愿、有信心地為實現組織的既定目標而努力。
2.領導工作的實施
主管人員根據組織的目標和要求,在管理過程中學習和運用有關理論和方法,以及溝通聯絡、激勵等手段,對被領導者施加影響力,使之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以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這就是指導與領導的實質。
3.領導工作的作用
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更有效、更協調地實現組織目標。
領導工作的作用,在于引導組織中全體人員有效地領會組織目標,使全體人員充滿信心,通過領導的進行,協調組織中各個部門、各級人員的各項活動,從而使全體人員步調一致地加速組織目標的實現。
2、有利于調動人的積極性。
主管人員通過領導工作,把組織成員的精力引向組織目標,并使他們熱情地、滿懷信心地為實現目標作出貢獻。換言之,領導工作的作用也就表現在調動組織中全體人員的積極性,使他們以持久的士氣和最大的努力,自覺地做出自己的貢獻。
3、有利于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的結合。
主管人員通過領導,幫助組織的成員明確自己所處的地位,對社會、對組織所應承擔的義務,讓他們體會到個人與組織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從而自覺地服從組織目標,主動地放棄一些個人不切實際的需求;同時,主管人員也要創(chuàng)造一種環(huán)境,在實際組織目標的前提下,在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滿足個人的需求,使之對組織產生信賴和依靠的感情,從而為加速實現組織目標而做出貢獻。
4.工作的原理
1、指明目標原理:
是指領導工作應能使全體人員明確理解組織的目標,則人們?yōu)閷崿F組織目標所作的貢獻就會越大。
2、目標協調原理:
是指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能取得協調一致,人們的行為就會趨向統(tǒng)一,從而為實現組織目標所取得的效率就會越高,效果也就會越好。
3、命令一致原理:
是指主管在實現目標過程中下達的各種命令要一致,個人在執(zhí)行命令中發(fā)生的矛盾就越小,領導與被領導雙方對最終成果的責任感也就越大。
4、直接管理原理:
是指主管人員同下級的直接接觸越多,所掌握的各種情況就會越準確,從而指導與領導工作就會更加有效。
5、溝通聯絡原理:
是指主管人員與下屬之間越是有效地、準確地、及時地溝通聯絡,整個組織就越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整體。
6、激勵原理:
是指主管人員越是能夠了解下屬的要求和愿望,并適當給予滿足,就越是能夠調動下屬的積極性,使之為實現組織的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
5.領導工作的要求
領導工作的要求總的說來就是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環(huán)境。為此,主管人員應達到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1、暢通組織內外溝通聯絡的渠道。
信息溝通使組織活動統(tǒng)一起來。一方面,信息溝通可以把組織中的各項管理工作聚合成一個整體;另一方面,主管人員通過信息交流可以了解組織外部環(huán)境。信息溝通使組織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并與外部環(huán)境相互發(fā)生作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組織就是一個信息溝通網絡,主管人員處在這個信息網絡的中心,他們對網絡的暢通負有責任。
2、法運用適宜的激勵措施和方。
領導工作就是指導和引導個體和群體的行為,去實現組織的目標。主管人員應當明確,他們只有幫助組織中每個成員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才能同時實現組織目標,領導工作才是有效的。這就要求主管人員了解并掌握有關的激勵理論和方法,并在領導的實際工作中隨機制宜地加以運用。
主管人員良好的領導作風和方法,能夠鼓舞士氣。而領導作風和方法往往又和主管人員所采取的激勵措施和方法相聯系。只有改進和完善領導作風和領導方法,領導工作才會有效,從而主管人員的工作也才是有效的。
6.做好領導工作的感悟[1]
做一名稱職勝任的領導,應該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在為人、謀事和做事等關鍵點上提高能力素質。謀求進步發(fā)展。
- 一、為人要以誠相待、與人為善。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
怎樣為人,就工作環(huán)境而言,重要的是“三個正確對待”:
正確對待上級。這個問題多數人都處理得比較好。在這方面。較難把握的是如何當好一名稱職的副職。要注意三點:一要圍繞全局盡心盡力做好分管工作。這是當好副職的基本要求。二要擺正位不錯位,干到位不越位。這是當好副職需把握的重點。三要做到“三多三少”,就是“多出力少出面。多謀略少決斷,多補臺少表白”。這是當好副職的一個重要準則。更是一種思想境界。
正確對待同級。這個問題一般情況下也比較好處理。一要互相支持補臺?!盎ハ嘌a臺,好戲連臺:互相拆臺,全都垮臺?!边@是團隊建設的一個基本法則二要互相協調配合。要從全局利益出發(fā),主動協調,積極配合,形成合力。這是合作共事的一個基本要求。蔓要互相理解諒解。要彼此珍惜在一起共事的緣分,重感情、講風格。這是精誠團結的一個重要基礎特別是在出現矛盾和問題時,一定要“善解人意”、“換位思考”,還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因為一個單位領導同志相互之間的信任、理解、友誼和諒解比什么都重要。一個人能否成功,營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至關重要,特別是要珍視與同級、相關部門以及友鄰單位的合作關系,許多難題往往是由于不溝通、不理解、不支持造成的。因此,無論在那里工作,對有關的部門和同志都注意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互相幫助,這樣,往往得到的支持和友誼也就多一些,遇到問題解決就快一些。
正確對待下級。這個問題對每個領導干部來講都是比較難的課題因為領導對部屬既有權力,也有義務,但更多的是責任。一是要育人管人。這是領導干部的基本職責。搞好教育管理,方法要求很多,能否達到效果需要注意三點:要注重結合。教育管理一定要結合實際,講政治與抓業(yè)務結合。講管理與抓作風結合,堅持思想領先和科學管理的原則,發(fā)揮好滲透、服務、保證作用。要注重感情,感情是基礎,缺少了感情基礎,抓教育就成了蒼白的說教,抓管理就成了生硬的約束。講感情。最重要的是對部屬要尊重理解、關心愛護、平等待人、熱情幫助。要注重實效,教育管理應有必要的形式。但關鍵是要看實際效果,在針對性、及時性、扎實性、有效性上下工夫。二是要容人助人。堅持以人為本,建設和諧團隊。作為領導干部要能夠喜人之功、容人之過、解人之難、成人之美。相比較而言,容人助人對于一名領導干部更重要一個是容人,無欲則剛,有容乃大。如果不能容人、團結人,你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行。只有具備容人的胸懷、團結人的能力,才能帶領部屬戰(zhàn)勝困難、完成任務。第二是助人,助人為樂是傳統(tǒng)美德,也是領導應盡的義務,應有的情操。
從一定意義上講,助人既是幫助別人,實際也在幫助自己,同時也贏得了其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三是要識人用人這是反映一名領導干部的道德品質、思想水平、認識能力和膽略魄力的集中體現。選拔任用人才有不少標準,集中起來是德才兼?zhèn)?。關鍵是如何識別。
我認為要在實踐中識別,要依靠群眾識別。主要是看能否做到在情況變動時經得起各種考驗,在遇到困難時有信心有辦法解決,在群體中能作好表率,在關鍵時刻能發(fā)揮關鍵作用。這樣的人就是可用之才。如果說識人不易。用人就更難。重要的是領導一定要有愛才之心、惜才之情、用才之意,做到出于公心、不徇私情,大膽舉才、敢負責任,用人不疑、委以重任。這樣的領導干部,才能真正得到部屬的敬佩和擁護,才能營造一種比學趕幫、奮發(fā)向上的良好局面。
- 二、謀事要統(tǒng)籌全局、求真務實,形成正確的工作思路和決策
《孫子兵法》有句名言:“將者,智、信、f二、敢、嚴也。”這里講的“將者”就是領導,孫子認為領導應該具備的五大要素,把“智”放在第一位,說明領導要有高智商,能謀略,會謀事。具體來講。謀事要把握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立足全局,著眼發(fā)展。領導干部要有很強的大局意識,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處理問題,觀察和分析形勢,謀劃和統(tǒng)籌工作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籌劃事關單位長遠建設的根本大計,審時度勢,梳理工作,抓住重點,帶動全盤。大人批評小孩吃飯沒有“吃相”。叫“吃一、夾二、看三”。這種對小孩“吃法”的戲言,正是體現了領導工作要做到立足全局。做好手中的、抓住重要的、謀劃長遠的工作方法如果各位領導抓工作都能做到“吃一、夾二、看三”,就會始終駕馭全局、科學計劃、分步實施、取得實效,把握主動權。
發(fā)揚民主,群策群力“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黨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領導干部應掌握的一項基本功要把群眾中的正確意見集中起來。再堅持下去,關鍵在發(fā)揚民主。領導一定要增強“群眾觀念”,謀大事做決策一定要走群眾路線。真誠地征求群眾的各種意見,善于采納群眾的正確意見,這樣不僅能增強部屬做好工作、完成任務的積極性,而且能強化部屬的“主人翁意識”。由此產生的“參與意識”、“團隊精神”和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正是每個單位領導所企盼的我還有個習慣,研究處理問題把握“四個步驟”:一是詢查,仔細搞清有關情況和原因,防止遺漏:二是商討,請有關領導和人員提出處理意見,比較選優(yōu):三是質疑,鼓勵大家在決策前多提反對意見,論證其正確性;四是堅持。一旦作出決定就要堅決執(zhí)行,即使有些偏差,也要在執(zhí)行中調整完善。一般情況下,不要輕易改變決定。因為一個缺乏主見、朝令夕改的領導,就會失去信任、有令不行、誤時誤事。
求真務實,科學決策。堅持求真務實是貫徹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出科學決策的關鍵所在。
作為一名負責任的領導干部,在參與研究和做出決策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敢于堅持真理,善于聯系實際,在結合上做文章。要把握好四點,一是充分調查研究,尊重客觀事實:二是廣泛聽取意見,注重專家論證;三是反復權衡分析,做出正確判斷;四是搞好統(tǒng)籌兼顧,形成科學決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到實地、查實情、得真知。
- 三、做事要認真負責、真抓實千,創(chuàng)造出優(yōu)異的工作業(yè)績。
作為領導干部就應“在其位、謀其政、負其責、盡其力”,否則就會既不負責任,又愧對歷史。一個人不管能力大小,只要真正做到認真負責,就是可信之人、有用之才。因為堅持做到認真負責,既可使人的能力更大,也可彌補能力之不足。要做到認真負責,真抓實干,具體講就是要把握好“三性”:
一是進取性。一個有作為的領導必定有強烈的銳意進取意識,在任何時候、任何困難面前,始終保持奮發(fā)有為、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發(fā)揚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每當遇有大事難事時,我們常講這么幾句話:一是“有志者事竟成”;二是“人生能有幾回搏”:三是“把難題當課題,把風險當機遇”;四是“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五是“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務求必成”??梢哉f,進取性是一個領導做好工作、帶好隊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
二是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基本要求現在有一種現象,表面上的“不折不扣”貫徹上級指示,以傳達代替貫徹,以會議表明落實,實際上是消極怠工的最好方法。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一是工作目的不明,說是對上級負責。實際在應付上級,缺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二是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既不愿做認真周密的思考研究,又不愿做艱苦細致的落實工作這就是表面“不折不扣”和實質“消極怠工”的關系要想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T作,就必須根據上級的指示要求,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充分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提出創(chuàng)新、管用、可行的貫徹意見和措施,在狠抓落實上下工夫。見成效。這樣工作才能取得實效。單位才有新的起色。
三是實效性。我們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當前建設與長遠發(fā)展、發(fā)展速度與質量效益統(tǒng)一起來,一步一個腳印抓好工作落實。衡量企業(yè)管理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執(zhí)行力,而執(zhí)行力的強弱取決于領導做事的態(tài)度和作風。因此,領導做事一定要老老實實、踏踏實實、扎扎實實,這樣才能取得實效,才能成為大家放心的人。通過做好每一件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取得部屬的好感與信任,從而增強自信、樹立威信,增強內部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